新闻发布 | 宁国市特色产业集群(基地)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实录

新闻发布宁国市特色产业集群(基地)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实录

  ??三是聚焦创新驱动,发展动能持续增强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,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,将“不起眼”的零部件做专、做精、做特、做新。宁国县域集群众多企业在各自领域深耕细作,成为知名厂商背后的“隐形冠军”。如中鼎研制的电驱动系统油封能够满足高达20000转双向高速旋转要求,全球仅此一家;亚新科研制的无飞边皮碗,填补国内空白;保隆内高压成型轻量化机构件已达到国际行业一流水平。2023年,新增省级以上创新服务平台13个,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工厂、数字化车间6个,拥有国家级创新服务平台2个,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87家。

  ?? 四是聚焦要素保障,营商环境持续提升。不断强化服务保障,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实行干部一对一包保,确保企业遇到困难“有人找、能解决”。稳步推进“标准地”改革,完成各类土地出让1900余亩,实现新增工业用地100%“标准地”供地。深化亩均效益评价,推动优质要素资源向汽车零部件等优质企业倾斜,获批“亩均英雄贷”26.8亿元,盘活闲置低效用地近1750亩。连续五年举办汽车及零部件产需对接会,促进了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人才链、金融链深度融合发展。2023年,宁国市获评2022年度“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”,连续五年获评“浙商最佳投资目的地”,首评首获“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”。

  ??下一步,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关于培育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(基地)的工作部署,按照省政府办公厅《关于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(基地)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要求,以提升集群规模能级、创新能力、群链协同、品牌影响为目标导向,以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国际化为主攻方向,走好“龙头企业—产业链—产业集群—产业生态”的成长路径,扎实有序推进集群(基地)建设。

  答记者问

  记者问

  省发改委提出“五个一”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(基地)高质量发展,具体是哪“五个一”?我们在这方面的成效如何?

  宁国经开区答

  省发展改革委实施“五个一”专项行动,促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(基地)高质量发展。“五个一”具体是指:一是打造一个区域公共品牌;二是建立一个产业协会(技术联盟);三是组建一个专业管理机构;四是健全一条完整产业链;五是组建一个高端研发中心。

新闻发布 | 宁国市特色产业集群(基地)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实录

  ??一直以来,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特色产业集群(基地)建设,制定了集群(基地)建设实施方案和中长期发展规划,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,推动“五个一”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。具体表现在:打造了“国家火炬宁国橡塑密封件特色产业基地”、“中国耐磨铸件之都”、“国家火炬宣城宁国耐磨铸件特色产业基地”、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(国家级高性能密封件特色产业集群)等区域公共品牌;成立了宁国市高端装备及耐磨铸件产业协会,宁国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。打造了宁国市特色产业集群“特色基础材料—关键零部件—系统总成—整机”全产业链条;集群拥有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59家,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2家,即中鼎密封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。

  记者问

  刚刚听了介绍,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县域特色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,请问下一步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增强产业发展后劲?

  宁国经开区答

  下一步,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、市各级政府关于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(基地)工作部署,扎实有序推进集群(基地)建设,具体举措有以下四点:

  ?? (一)引育群主企业,扩大产业规模。深入开展“双招双引”,积极承接沪苏浙等地区产业转移,大力招引、培育集研发设计、制造、品牌营销及技术服务于一体,掌握核心技术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。鼓励龙头企业将配套伙伴企业纳入共同的供应链管理,建立稳定的供应、生产、销售等协作、配套关系,成为集群的“领跑者”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,引导资金、技术、人才等各类资源向集群集聚,形成材料供应、研发制造到市场营销、后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全产业链,构建产业融合发展生态。

新闻发布 | 宁国市特色产业集群(基地)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实录

  ?? (二)做强主导产业,提升发展质量。持续深耕汽车零部件产业,充分发挥头部企业领跑、腰部企业并跑、尾部企业跟跑的产业链优势,鼓励企业进军新能源汽车、特种行业密封件等领域,推动链上企业由零配件向集成、总成方向升级。持续提升高端装备及耐磨铸件产业,加快传统铸造产能绿色、高端、智能化置换升级,向汽车、工程机械等领域转型,向精密加工、成套装备等下游延伸。持续壮大电子信息产业,围绕智能家居、轨道交通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关键元器件,做大做强以金安国纪为龙头的电子信息基础材料产业。

  ??(三)强化产业创新,提升品牌影响力。积极搭建产业创新平台,支持集群企业与省内外高校、科研院所组建产业创新中心、工程研究中心、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,在基础条件建设、科研设备购置、人才住房配套服务以及运行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。鼓励集群“链主”企业、龙头企业等牵头或参与国际标准、国家标准、团体标准等标准制定修订,鼓励集群企业采用先进标准开展生产和质量管理,以先进标准推动质量品牌提升,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。